什麼是巧克力囊腫?

巧克力囊腫(Chocolate Cyst)的正式名稱叫做「子宮內膜異位瘤」(Endometrioma),是發生在卵巢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簡單來說,就是原本應該在子宮內的內膜組織,卻在其他部位生長,例如卵巢、輸卵管、子宮附近等部位。

在每個月月經來訪時,這些部位同樣隨著月經週期出血,卻沒有辦法將經血排除,因而堆積在囊腫內。由於囊腫內是經年累月的陳舊血,血液的外觀呈現巧克力糊狀,所以才被稱作「巧克力囊腫」。

 

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症的主因之一

統計,在女性人口中,有6-10%的女性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而在不孕的女性群體中,有25-50%的不孕患者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患之中,就有30-40%不孕,顯見像巧克力囊腫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對於不孕的影響之大。

 

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症有什麼症狀?又該如何治療?

患有巧克力囊腫並不一定會感到不適,不過當囊腫開始變大,則可能會出現相應症狀,例如經痛、月經失調、骨盆腔疼痛、疼痛的性行為、排尿困難、以及不孕等症狀。

目前常見的治療方法分為藥物治療以及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包含口服避孕藥、黃體素、包含雄性素的藥品等。而在手術治療的部分,一般來說小於4公分的囊腫會建議先進行藥物治療並定期追蹤,但超過4公分以上的囊腫,多數醫生會根據情況,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我們了解許多人對開刀抱持保留態度並有一定的擔心,導致選擇等待,期望囊腫自然消去。但實際上並無須過度擔心,選擇相信偏方反而可能延誤病情,建議盡快找專業醫師諮詢,由醫師來協助進行專業的判斷才是最好的做法。

根據研究顯示,執行手術後,患者成功懷孕機率可以提升20-60%,因此正值生育年齡者,更建議提早留意去做檢查。

我們近期正好收到正在準備懷孕計劃的讀者分享切除巧克力囊腫的分享,在這裡與正在備孕中的大家分享,也在此呼籲若您有相關症狀,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諮詢喔。

 

巧克力囊腫開刀經驗分享

「自從結婚以後,我們就馬上計劃著下一步,希望能為我們的小家庭增加成員。我年紀已經過了35歲,心中對懷孕的事情雖然非常著急,卻仍然不想踏進診所,然而在朋友好心勸說之下,預約了婦科的例行性檢查。

到了看診當天,醫生做了胸部觸診,接著進行陰道超音波檢查。當時醫生看著螢幕,問我說,這是妳第一次看婦科嗎,還是以前就知道自己有巧克力囊腫?

過去我算是好寶寶,每年都會做子宮頸抹片與婦科健檢,但近年因為種種原因,便沒有定期回診。兩三年前我就已經知道自己有巧克力囊腫的問題,當時醫生說還沒有到需要動手術的程度,但應該要每年定期追蹤。

 

手術切除巧克力囊腫

這次醫生看了馬上覺得不對勁,交待我下次生理期結束後再來複診,以便確認這是經前症狀,或是巧克力囊腫變大了。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再次前往診所,醫生確認過後斬釘截鐵的說:『馬上安排手術吧,這個體積不小,何況不處理也可能會影響受孕的機率。』

很幸運很快就安排到手術時間,手術過程不只順利清除了巧克力囊腫,醫生甚至也在過程中用顯影劑檢查我的輸卵管是否暢通,結果確定兩側輸卵管都沒有阻塞,讓正在準備懷孕的我更放心了。

感謝當初勸我去診所檢查的朋友,即使巧克力囊腫病變的機率不高,卻有可能因為囊腫過大而破裂。對於我這樣目前想積極懷孕的人來說,高齡懷孕原本就有困難,而巧克力囊腫可能更加深了卵子的受精能力、胚胎著床等種種障礙。

而在備孕的這段時間,上天彷彿也聽到我的心聲,有一位小天使主動向我推薦伊必測智慧排卵檢測系統。有經驗的女生應該知道,傳統的排卵試紙有時候很難判讀結果,感覺看起來像是強陽,但是又好怕是自己想太多,擔心過度解讀的後果到最後自己會失望…

不過伊必測結合手機來分析排卵檢測試劑的結果,不用花心思判讀排卵結果,靠著app妳就可以知道:今天是不是該做功課了呢?

 

繼續努力準備懷孕

從開刀房出來以後,醫生就不斷交待開刀後的六個月黃金受孕期,要我們夫妻努力做功課。目前我們進入第二個月,盡管仍然在等待好消息,但是連先生都會提醒我在預估的排卵日進行檢測,算是搶了app的工作。

藉以我也想要呼籲女生們,千萬不要逃避每年例行的各種健檢。雖然不去面對問題,會讓生活暫時看起來輕鬆一點,但是後果終究是我們自己要承擔,而健康一旦失去了,不一定能用我們希望的方式再次獲得…希望跟我一樣習慣性逃避健檢的妳,今年不要再逃避了。」

———

本文僅供資訊參考,並非提供專業醫療建議。

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from  Pexels